孩子上课走神、紧张、退缩,你以为是“开学综合征”吗?
2月27日开始,孩子们终于回归课堂,经过近两周的课堂学习,有些孩子渐渐显现出厌学、兴趣低、爱走神等现象。有家长认为,这是“开学综合征”。对此,长春市儿童医院发育行为、心理科副主任医师王艳波解释,家长的想法存在一定误区。
“开学综合征”适当调整可以消失
王艳波介绍,经过家长或老师对孩子生活节奏、时间节奏、学习内容的调整,一段时间可以让孩子循序渐进地适应开学后的生活,“开学综合征”会逐渐消失。但有一部分孩子是心理行为上存在问题或出现偏差,需要家长及时认识和发现。近阶段,来发育行为、心理科就诊的孩子主要表现在情绪、性情、行为上的变化,比如不想上学、对学习产生退缩、焦虑紧张、走神等,王艳波表示这并不是单纯的“开学综合征”。
孩子有这些问题需关注心理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学习过程中,出现这些问题,应关注其心理健康:马虎。会的问题总是出错。情绪上突然变化。总是闷闷不乐,原来喜欢的东西、喜欢做的事情,都不喜欢了。性情方面发生改变。原来爱说爱笑,生活琐事不是很在意,现在变得特别爱计较。行为上特别懒散。做事拖拖拉拉,提不起精神。封闭自己。不愿意与人交流,把自己封闭起来。
另外,王艳波提醒家长们,出现异常心理行为表现的孩子有低龄化趋势,如一年级的小学生常出现开学紧张,害怕或反感写作业,读写反复出错,课堂回答问题极度紧张等。
避免孩子自我认知出现偏差
致使孩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大多比较隐蔽,家长或老师不容易发现和意识到,往往会认为孩子不用心,所以面对孩子的变化,会不理解,甚至气愤、怨怼、责罚,致使其与孩子互动时出现矛盾,进而更影响孩子情绪及学习积极性。其实,孩子可能正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孩子自身存在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且一味被批评。容易使孩子对自己的认识产生偏差,总觉得自己不行,形成错误评价。
了解孩子心理需求
当发现孩子的行为、情绪、性情等发生变化时,及时与孩子沟通,了解原因及孩子心理需求,不要认为孩子没有压力,甚至对孩子提出过高要求。适当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适当有氧运动,改善心肺功能和脑功能,助力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让他们在爱与关怀中健康成长。长春市儿童医院发育行为、心理科愿做孩子心灵的守护者,呵护其向阳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