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儿童医院静脉畸形介入技术惠及东北区域患儿
8月6日,北京儿童医院集团医院·长春市儿童医院血管瘤科主任陶永欣带领团队,运用先进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介入硬化技术,连续为来自内蒙古、黑龙江及吉林的三名静脉畸形患儿成功实施微创手术,以精准、高效的治疗为他们点亮了健康希望。
聚焦案例:患儿病灶逐渐扩大
6岁的彤彤(化名)是当日接受手术的患儿之一。自出生起,她的右侧小拇指肚就呈现青色,家人曾带她远赴上海寻求诊治,但因症状轻微,未引起明显不适,就没再继续治疗。近一年来,彤彤的病情逐渐加重:不仅小拇指肚持续肿胀,病变范围更蔓延至手掌小鱼际区域,甚至右上肢出现了浅表静脉曲张。经陶永欣主任详细检查及核磁共振成像(MRI)确认,彤彤不仅手部存在病灶,右侧肘关节附近也发现了多个异常血管团块。
微创手术:40分钟精准除病灶
考虑到彤彤病灶范围较大且位置复杂,陶永欣主任团队决定采用当前治疗血管畸形的优选方案——DSA引导下介入硬化治疗。手术当日,在麻醉及护理团队的密切配合下,陶永欣主任通过精准穿刺定位病灶,在实时影像的引导下,将硬化剂准确注入异常血管内,有效“封闭”了病变血管。整个微创操作过程仅用时约40分钟,创伤小、痛苦轻、恢复预期快。
科普一下:认识静脉畸形
陶永欣主任介绍,静脉畸形是一种由基因突变导致的低流量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其病灶随患儿身体同步生长,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尤以头面部和四肢多见:
头颈部:明显外观畸形、反复出血,甚至影响语言、呼吸等功能问题,体位试验为阳性。
四肢:表现为疼痛、肿胀、运动障碍等。
病程长者,可能触及到静脉石。
他强调,对于体积较小、位置隐蔽且无风险的病灶,可选择观察随访;但若病灶较大或位于眼周、鼻腔、咽部、关节附近等关键区域,则需及早干预,以免压迫邻近组织引发严重后果。治疗目标在于解除症状、改善外观。
填补空白:引领区域诊疗
手术所依托的核心技术,源于长春市儿童医院在2025年5月启用的东北地区首个儿童专科介入治疗室及其配备的先进DSA设备,填补了吉林省在儿童外周血管介入治疗领域的空白。
短短三个月内,这项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微创精准技术,已成功帮助超过20名来自各地的静脉畸形患儿重获健康曙光。相信,随着DSA介入技术的成熟应用,更多饱受血管畸形困扰的患儿将得以摆脱病痛,拥抱阳光灿烂的童年。
这正是所有“儿医人”最深切的夙愿与不懈的追求。
编辑:王凤娜
初审:陶永欣
复审:王启明
终审:齐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