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 | 甘为神经系统“护线员”,为折翼天使点亮生命信号
儿童在成长中难免会遭遇各种疾病,部分儿童甚至会不幸患上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这类疾病如同隐形的“风暴”,可能让孩子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运动障碍等症状,发作时更可能让他们瞬间失去意识,如同断线的风筝般陷入摔倒、溺水等危险境地。如果把人体神经系统比喻成传输行动信号的“线路”,那么,神经内科医生就是这些线路的“护线员”,王旭主任与她的团队正是这样一群无畏的“护线员”。他们无畏挑战,在一次次与疾病的较量中,为患儿点亮重归健康生活的希望,让折翼的天使重获翱翔蓝天的力量。
破茧成蝶,铸就神经内科国家级标杆
1996年8月,王旭踏入长春市儿童医院的大门,自此扎根儿科医疗事业。从急诊科、儿童重症监护病房(ICU)到手足口病房、神经内科,她以无畏的医者担当穿梭于儿科医疗最前沿。2020年,她出任神经内科副主任;2022年,她成为神经内科主任,肩负科室发展重任,带领团队迈向新高度。作为医院首批独立科室之一,神经内科自1957年成立以来,始终以“专业立科、创新强科”为信念。历经几代人的不懈奋斗,如今已打造出一支技术过硬、梯队完备的专业团队。
2021年,科室以卓越实力通过国家CAAE一级癫痫中心评审(全国仅64家,吉林省仅2家),2024年复审再获认可,癫痫诊疗水平跻身国家级标准。2022年更获评长春市“十四五”特色专科,以硬核实力赢得行业口碑。
攻坚克难,以精准诊疗守护患儿健康
神经内科始终以“攻克疑难、守护健康”为使命,在儿科神经领域深耕细作。团队擅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癫痫及癫痫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肌肉病、运动障碍等数十种疾病的精准诊疗,并率先开展罕见病脊髓性肌萎缩(SMA)靶向治疗等前沿技术,为患儿打开生命新通道。面对复杂病例,科室坚持以患儿为中心,启动多学科协作(MDT)模式,整合神经、影像等多领域专家智慧,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制“一人一策”的诊疗方案。在一次次与疑难杂症的博弈中,王旭主任带领团队以创新突破桎梏,用专业与仁心为患儿铺就康复之路,让无数家庭重燃希望之光。
细致甄别,为重症患儿明确真正病因
一次,一位3岁男孩因发热、腹泻、呕吐被收入消化内科。但入院后,患儿频繁出现站立及持物不稳,甚至意识不清、抽搐等症状。医生立即将其转至神经内科。转科后,患儿又一直处于嗜睡状态,医疗团队经核磁和腰椎穿刺,最终确诊其为重型脑炎。经过专业的诊治,患儿顺利痊愈出院。鉴于此,王旭主任提醒家长:孩子出现腹泻、呕吐时,并非仅见于消化系统疾病,需警惕神经系统等其余系统受累。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进行专业检查,明确病因,以免延误病情。
人才强科,打造可持续后备力量矩阵
王旭主任深知,科室发展需以人才储备为根基。为此,她着力构建“精英引领、骨干支撑、青年储备”的三层人才梯队:以资深专家为学术灯塔,中青年骨干为技术中坚,青年医生为创新后浪,形成可持续的人才生态。
高年资医生担纲“领航者”,通过“师带徒”机制传授临床经验,以精湛技术破解疑难病例;科室骨干医生作为“主力军”,既深耕临床管理,又冲锋在新技术研发一线,推动学科迭代;青年医生则实施“阶梯式成长计划”,分阶段完成基础理论强化、专科技术进修及科研能力培养,逐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新生力量。
未来愿景,以合作促进患儿健康成长
对于科室未来的发展,王旭主任有着美好的愿景:院内,加强癫痫发作类型及综合征的诊断,深入癫痫病因学诊断;加强抗癫痫药新药的应用及免疫等综合治疗;完善MDT多学科会诊模式,积极开展癫痫外科手术治疗,完善相关硬件设施。
院外,通过加强院间合作的模式,与上级医院密切协作,不断开展医院多中心合作项目,派遣到协作医院进行培训;定期下沉优质医疗资源,为社区医护人员及居民提供公益服务;通过医联体模式,建立上下级医疗机构间转诊机制。
在神经内科,每一次治疗都是技术与温度的交融。未来,北京儿童医院集团医院·长春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将继续以国家级癫痫中心为平台,以人才与技术为核心,持续提升儿童神经疾病诊疗水平。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将以赤诚之心践行使命,为患儿托举健康的未来,为家庭点燃希望的光芒。
编辑:王凤娜
初审:王 旭
复审:王启明
终审:齐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