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手、嘬腮帮子!到这个程度一定要干预!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吮吸不仅是获取营养的途径,也是他们感到安全和舒适的方式。然而,当这个自然的行为变成不良习惯时,就会对牙齿和面部发育产生影响,作为家长一定要注意。
“吃手”“嘬腮帮子”的原因
据北京儿童医院集团医院·长春市儿童医院口腔科主任乔静介绍,孩子们天生就会吮吸,这是他们获取营养的重要技能,也是一种正常的神经反射行为。如果宝宝吮吸活动不足、过早断奶,或者缺少和家人的亲密互动,就可能在不该吃手的时候也把手放进嘴里,甚至在睡觉的时候也不例外。一般来说,3岁之前的吮指行为大多能随着时间推移自然消失。但如果3岁之后还经常吮指,就属于不良习惯。除了吮指,有些孩子喜欢“嘬腮帮子”,也就是吮颊。牙齿排列不整齐、精神紧张、感到焦虑或者缺乏安全感,都可能让孩子们不自觉地养成这个习惯。还有的孩子模仿同伴或动画片里的角色,也可能形成吮颊习惯。
不良吮吸习惯危害大
乔静主任表示,孩子长时间把手指放在正在发育的上下前牙中间,前牙就没法正常长出,形成前牙梭形开【牙合】畸形。而且吮指时,舌体处于较低位,舌肌肉施加在上牙弓舌侧向外的力量减弱。唇颊肌施加在牙弓唇颊侧向内的力增大,使牙弓内外侧肌力失衡。同时吮指的强大力量可造成口腔内气压降低,最终易导致上牙弓狭窄、腭盖高挑、前牙前突、开唇露齿,并可伴有后牙反【牙合】、后牙伸长、下颌顺时针旋转、长面型等情况。吮颊可以导致施加在牙弓颊侧向内的力过大,妨碍牙弓宽度发育,造成上下牙弓狭窄、前磨牙及磨牙的牙轴舌向倾斜、后牙开【牙合】等畸形,且颌骨宽度生长受限还可造成前牙前突、颜面狭窄。
怎样预防不良吮吸习惯
在婴儿期,采用母乳喂养的方式和亲密的母婴交流,消除婴儿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和孤独感,引导其形成正确的吮咬习惯。 对于超过3岁半儿童的吮吸习惯,可通过在孩子手指或被咬物上涂抹苦味药水或戴护指套的方法,阻断异常的条件反射。对于儿童期及青少年期孩子,可通过教育讲清道理,调动其自身积极性,促使其自行改正不良习惯。家长的监督和提醒也是强化自我意识的重要方法。
对于难以单纯通过行为引导纠正的口腔不良习惯,或已造成某些明显错颌畸形的不良吮吸习惯,家长可以及时带孩子到北京儿童医院集团医院·长春市儿童医院口腔科,专业的正畸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给孩子戴上专门破除不良习惯的矫治器,帮助孩子恢复健康的口腔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