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升初,怎样快速适应新环境?
又是一年毕业季,又有一群孩子将小升初。相处了6年的同学即将分开,再融入新的集体,6年的学习生活模式,在新的环境里还能适用吗?小学毕业了,如何调适才能更好地迎接初中生活呢?长春市儿童医院发育行为、心理科副主任医师王艳波给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助孩子顺利步入人生新阶段。
小升初要面对的4大调整
升入初中,很多方面都不同于小学。
首先是课业。小学的课程内容相对简单,而初中的学业难度增大,科目增多,知识密集度、逻辑性增强。可能刚升入初中的孩子们会不适应。这就需要孩子们提前转变学习态度,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有目的、有计划学习,以适应老师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
其次是老师。小学时,老师兼具家长的角色,不仅负责孩子的学习,还管理孩子的生活。升入初中后,学生学习科目增加,老师教学任务加重,老师的关注范围会从生活上淡出,更多集中到学习上,孩子需要增强自我管理意识。
再次是同伴。这也是容易造成孩子出现状况的因素。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朋友更挑剔,对他们的评价更敏感,会十分在意朋友的评价。
最后是自身成长。小学到初中,正是过渡到青春期的阶段,对自我会有新的审视,如关注自我形象、自我价值。恰是相关的一些小事,能影响孩子的情绪,甚至学习生活。
心理调适几大要点
怎么做能更好适应初中生活?王艳波建议:孩子们要尽快转变角色,如果遇到困难,可以与同伴交流,家长更要给予引导,必要时和心理专家沟通。
1.在知识储备上,不建议填鸭式地补初中课程。看似学了不少,速度也挺快,但占用假期学习,会引起孩子厌学,学得不扎实,也不明确,开学后容易听课不专注,也没新鲜感。建议孩子们主动去提前了解初中的学习内容,去感受其中的难易程度,以便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有目标地学习。
2.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逐渐形成对事物的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起与人良好沟通的能力,促进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3.在同伴的选择上,家长可以遵从孩子的兴趣选择,不过多干预,不代替选择,避免给孩子带来负担和挫败感。
孩子的成长准备
让孩子接纳自己。孩子的很多认知概念来自周围人的评价,这个时期家长也要注意,别混淆了孩子的自我性别认知。面对孩子小升初,家长也会有焦虑,但不要把这种焦虑的情绪传递给孩子,可让孩子提前了解初中的学习生活,以做好心理准备,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告别童年,逐梦少年!发育行为、心理科全体医护人员愿守护孩子们的心灵羽翼,让孩子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的学习生活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