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娃腹壁惊现肿物,介入术为其轻松消“包”
7岁的皓皓(化名)本是个活泼好动的小男孩,此时却安静地蜷缩在妈妈怀里,指着左腹微微隆起的硬包,向北京儿童医院集团医院·长春市儿童医院血管瘤科主任陶永欣小声说了句“疼”。
▲患儿术前正面、侧面肿块情况
左腹“小包块“作祟?超声介入破解危机
不久前,皓皓跌了一跤后,妈妈发现他腹部有了个硬包。“没红肿破皮,一碰就喊疼,不但消不下去,还越长越大,我们赶紧带孩子来看看是什么问题。”皓皓妈妈皱眉说道。
随着探头下逐渐浮现出来的暗区,彩超结果显示:淋巴管畸形合并囊内出血。陶永欣主任解释,“可能是因为碰撞导致孩子内部血管破裂出血,使得囊腔迅速胀大,形成包块。”考虑到患儿处于急性出血期状况,陶永欣主任决定采用超声引导下硬化术对皓皓进行硬化治疗。
在实时超声监测精准定位下,陶永欣主任仅通过细针就将硬化药物精准注入病灶核心。他表示,经超声引导进行微创硬化治疗,是目前临床上首选的治疗手段。仪器通过在术中实时勾勒病变轮廓,能够让医生看清注射的药物是否覆盖到位,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它在避免开刀的大创口、易留疤和高复发风险的同时,又能以最小代价为患儿赢得最佳愈后。
▲术中,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
▲抽出的液体
▲硬化治疗后彩超图像
不久后复查,肿块已明显变软、缩小,疼痛渐渐消失,皓皓的脸上又洋溢着健康的笑容。
▲术后20天复查时肿块情况
什么是淋巴管畸形?
淋巴管畸形是一种先天性的淋巴管系统发育异常,可能单独出现或与其他血管畸形合并存在,是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脉管畸形之一。主要是由于淋巴管发育不良或堵塞,导致淋巴液在体内异常积聚,从而形成软组织肿块。这些肿块常常在宝宝的头颈部、腋窝、胸部或腹股沟出现。
陶永欣主任表示,淋巴管畸形可在任何年龄段出现,但通常在儿童期(2岁前)被诊断出来,少部分可能在出生时被发现。畸形会随着时间缓慢生长,一旦发生感染、损伤或其他炎症因素可能会导致其突然增大。
淋巴管畸形新克星:PSE硬化术微创治疗新选择
淋巴管畸形通常是良性的,不会转化为恶性病变,但部分病例会因其体积和位置,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及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当家长发现孩子疑似患有淋巴管畸形时,请及时带孩子就医确诊,避免病情加重或进一步恶化。
淋巴管瘤影像引导经皮硬化术(PSE)作为目前临床治疗淋巴管瘤的最新方法,以其创伤小、起效快、不留瘢痕、无明显副作用等优势,成为首选方案。陶永欣主任表示,具体治疗需要依据孩子的情况来制定个性化方案。医生会严格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及体表面积、瘤体的大小选择硬化剂药物的剂量,通常需经过1次或多次不等的介入治疗,每次治疗间隔时间为一个月。
医疗新技术,重塑健康新希望。作为吉林省唯一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儿童医院,长春市儿童医院在与北京儿童医院深度合作、共建区域医疗中心过程中,以医院整体质效双提升,更好满足区域患儿的诊疗福祉。
编辑:王凤娜
初审:陶永欣
复审:王启明
终审:王 莹 齐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