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小胖墩”,1个月减重9斤,长高1.6厘米,咋做到的?
3月末的一天,10岁的海洋(化名)回来复诊了,他在北京儿童医院集团医院·长春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医护人员的帮助下,1个月减重9斤,身高长了1.6厘米,代谢指标也明显改善了。
小胖墩遇上了大麻烦
海洋今年10岁,长得又高又胖。家长也督促他多运动,但减重效果不理想。因担心海洋健康问题,家长于2月中旬带其到长春市儿童医院寻求帮助。儿童保健科医护人员接诊后,测量海洋身高为1.5米、体重为68公斤、BMI达到30.2,腰围、腹围大,属于中心性肥胖,代谢可能存在问题。随后的检查结果证实了这一点:收缩压偏高;肝脏彩超显示,脂肪肝;肝功能检测转氨酶高;血糖和胰岛素检测显示,空腹及餐后胰岛素都升高;肾功能检测显示尿酸高!
针对海洋的情况,儿童保健科主任李亚和家长商量,希望孩子的肥胖能够医-家结合,得到系统化、个体化的体重管理,家长欣然同意。于是制定个体化减重方案,建立肥胖管理档案。第一步是做问卷调查。寻找引起海洋肥胖的高危因素。第二步是详细了解膳食结构。计算出海洋每天摄取的热量,制定出契合生长发育的饮食方案。第三是制定运动方案。要求海洋每周保证5次运动,每次1个小时,并规范运动量,既达到减重的目的,又避免出现运动损伤。
打卡式管理1个月见疗效
在随后的日子里,营养师要求家长每天在微信群打卡:上传孩子每天的食谱及运动量。营养师根据信息,计算能量摄入及消耗,及时提出建议和指导。海洋也特别配合,除了每天正常参加学校的体育活动,还选择以步行的方式上下学,每天坚持户外活动1小时,在家中还要在跑步机上走40分钟。
大家的共同坚持很快收到了回报。3月末复查时,海洋的状态明显改观,检测结果显示转氨酶和尿酸恢复正常,脂肪肝也有了很大好转,减重9斤,长高了1.6厘米。这个结果也让儿童保健科的医护人员倍感欣慰。他们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治疗方案,要求海洋将在跑步机上走路改为抗阻运动,通过适当的力量训练增加肌肉,增强基础代谢率,使体成分匀称合理。医生告诉海洋,10岁左右的孩子1年能增高6厘米,平均每2个月增长1厘米,他能在1个月内同时实现减重和增高,非常不容易,希望他2个月后再来检查。科室医护人员也将对他进行1年的跟踪管理。
儿童减重更要讲究科学
李亚主任介绍,儿童肥胖是脂肪在体内过多堆积造成的一种慢性营养障碍性疾病。儿童肥胖会增加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风险,降低生活质量,使成年慢性病低龄化,应及时进行管理。肥胖就像温水煮青蛙,家长往往不重视,直到孩子出现黑棘皮症、睡眠呼吸暂停、糖脂代谢异常时,才想到就医。儿童减重很困难。首先他们的减重意愿不足,需要慎用减重药,更要慎重采用减重手术,还不能节食、限制营养摄入,因为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必须在保证健康成长的同时,健康减重。
长春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体重管理团队包含儿保医生、营养师、护理人员,所以,在帮助孩子减重时,不仅关注身高、体重、腰围等数据,还同步筛查血压、血糖、肝肾功能等各项指标,并依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每个超重或肥胖的孩子制定个性化的饮食和运动方案,并进行高频次的跟踪管理。
李亚主任也提醒广大肥胖患儿家长,定期带孩子筛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早干预。通过陪伴、跟随、鼓励,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为其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编辑:王凤娜
初审:魏志刚
复审:王启明
终审:王 莹 齐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