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手足口病进入多发期,预防要点看这里
5岁的楠楠(化名)出现咽痛、发热、手足皮疹症状,长春市儿童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王长青经检查确诊其患上手足口病。经过抗感染治疗,一周后,楠楠病情好转,无咽痛、发热和新出皮疹症状,达到临床治愈后出院了。
近期,感染性疾病科接诊了不少像楠楠这样的手足口病患儿。在此,王长青副主任提醒家长,重视儿童卫生,预防手足口病。
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手足口病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由肠道病毒感染所致,多发于学龄前儿童,主要传播途径为粪口,主要症状为咽峡部疱疹,手、足、臀部皮疹,发热,流涕,咳嗽等,严重者可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进而危及生命。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一样吗?”很多带孩子到感染性疾病科就诊的家长都咨询过这个问题。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患儿咽峡部和口腔黏膜都会出现疱疹、溃疡,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口腔疼痛症状。不同之处:手足口病患儿还会在手、足、臀、躯干、四肢等位置出现皮疹。
手足口病的预防
首先,接种疫苗。5岁以下儿童可在手足口病多发季节接种肠道病毒EV71疫苗。
其次,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习惯。
●勤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用流动清水或洗手液、肥皂洗手,洗手时间持续至少20秒。
●勤通风: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疱疹性咽峡炎及手足口病流行时,家长尽量避免带孩子到人多或空气流通不畅的场所。
●勤清洁、消毒:患儿应与家人分餐,餐具、奶瓶等使用前需消毒,玩具、被褥等要定期清洗、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