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爱“歪头”?不是萌,是病
宝宝歪头?别以为这是萌,当心先天性肌性斜颈。
小雪(化名)是个可爱的小女孩,才4岁的她就经历了一段不“美丽”的时光。妈妈说,小雪出生后1-2周,颈部出现包块,无红、肿、热、痛等表现,小雪长到4-6个月时,包块渐渐消失了,但出现纤维条索状挛缩表现,而且头颈偏得越来越严重,脸都变得不对称了,向健侧活动时受限。开始,家人以为是孩子睡觉姿势不对引起的,经过一段时间调整,“歪头”情况没有改善。小雪1岁半时来长春市儿童医院骨科就诊。这时,家长才知道,小雪“歪头”是先天性肌性斜颈疾病。医生通过手术,切断了小雪乳突头和胸锁头两端,术后,给与康复治疗。小雪的斜颈问题这才得到解决。
原来这就是肌性斜颈
在长春市儿童医院骨科,像小雪这样的患儿十分常见。骨、泌尿、烧伤外科副主任杨宝刚介绍,先天性肌性斜颈是一侧胸锁乳突肌出现痉挛或缩短导致头部持续向患侧歪斜、下颏转向健康侧的异常姿势。
斜颈中最常见的一种
“歪脖子”都是肌性斜颈?答案并非如此。杨宝刚介绍,小儿斜颈分为神经性斜颈、眼性斜颈、骨性斜颈、婴儿良性阵发性斜颈、先天性肌性斜颈等。临床上,以先天性肌性斜颈最为常见。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肌性斜颈表现,建议一定到正规专科医院进行鉴别、诊断。
1岁内轻症患儿可保守治疗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总的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1岁以内,病情较轻的患儿,提倡保守治疗。长春市儿童医院骨科在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骨科与小儿外治中心联合,可提供中医按摩、理疗绿色疗法。另外,杨宝刚也建议,采取主动矫正方法,效果也是很不错的。如:
1.在成人监护下,在宝宝清醒时,保持俯卧位,头竖起来,强化颈部肌肉,并间断式进行患侧方向的旋头,拉伸患侧胸锁乳突肌。
2.宝宝躺着时,在其患侧放上玩具,吸引宝宝把下颏 转向患侧看东西,达到拉伸挛缩胸锁乳突肌的效果。
3.扶住宝宝,让其身体向患侧倾斜。为了保证头的正中位,宝宝会把头主动向健侧倾斜,达到拉伸患侧胸锁乳突肌的目的。
手术治疗
如果患儿保守治疗6个月至1年后,效果不好,可在1岁后进行手术治疗。杨宝刚介绍,手术治疗,一是一端切断,即:切断胸锁头下端,这适合病情较轻的幼儿。二是两端切断,即:切断乳突头和胸锁头,这个手术适合病情较重的稍大的孩子。术后,在矫正位上采用石膏或支具再固定4-6周,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