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介入断瘤根,DSA技术开启患儿微笑新生
9月9日,北京儿童医院集团医院·长春市儿童医院手术室外,佳佳(化名)的家人焦急地等待着。当手术室大门开启,佳佳被缓缓地推出,家人立即围拢上前,眼中满是焦急与期盼。
“你们放心吧,手术很成功,孩子一会儿就会醒过来。”听到这个消息,佳佳的父母异常激动,握住医护人员的手不住道谢。这个困扰佳佳三年多的“红色印记”终于得到彻底根治,这也意味着佳佳从此将以健康灿烂的笑容,迎接未来多彩的人生。
就诊:血管瘤复发
2022年佳佳出生仅10天,家长发现其右腮出现红色包块。起初尝试口服药物治疗,但效果不佳。佳佳1岁多时,家长曾带其到长春市儿童医院血管瘤科就诊,经彩超检查,确诊为婴幼儿型血管瘤。
经过综合考虑,家长决定带其到外省医疗机构进行介入治疗,科室医生也为他们推荐了几所医院。治疗后,瘤体显著缩小。然而,2025年3月,家长发现,佳佳的患处再次出现皮温升高、局部发热迹象,立即带其到长春市儿童医院血管瘤科复查。
医生尝试局部注射硬化剂治疗,但效果仍不理想。为明确病因,决定为患儿进行CTA(CT血管造影)检查。检查显示,患儿腮部瘤体仍有两根顽固的供血血管持续滋养病灶,需再次通过介入手术精准栓塞供血动脉。
针对患儿病情,血管瘤科主任陶永欣制定了手术方案及相关应急预案,并耐心地向家长讲解手术目的及疗效,彻底消除他们的顾虑,为手术的顺利实施与后续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手术:介入精准根治瘤体
9月9日,陶永欣主任与外省专家联合为患儿实施超选择性动脉造影及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手术通过造影技术清晰定位两根供血动脉,随后将微导管精准置入供血血管,注入栓塞剂与药物,彻底切断瘤体“营养供应”,从而使血管瘤逐渐萎缩、坏死。尽管术中遭遇到供血血管角度狭小的挑战,但陶永欣主任与外省专家密切配合,凭借丰富的经验与精密操作,经过一个半小时的奋战,顺利完成手术。
目前,患儿回到疗区,尚在康复中。
解读:及时就诊是关键
陶永欣主任指出,婴幼儿型血管瘤虽可通过外敷药、口服药、激光或局部注射等方式治疗,但对于存在明显动脉供血的病灶,唯有通过DSA引导的介入手术栓塞供血动脉,才能实现根治效果。
他强调,通常婴幼儿型血管瘤发生在患儿的躯干及四肢等不重要的部位。像佳佳这类出现在颜面部(如腮腺、眼周、鼻部)、颈部、腋下等关键部位的患儿就需要及时医治。一方面,这类血管瘤会影响患儿的社交自信;另一方面,如果未及时规范治疗,可能引发破溃、感染、疤痕,甚至不可逆的功能障碍。因此,建议家长发现孩子有疑似血管瘤症状,尽早带其到专科医院进行评估,以便医生根据病情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与时机。
此次介入手术的成功实施,不仅彰显了北京儿童医院集团医院·长春市儿童医院血管瘤科在儿童介入诊疗领域精益求精的技术实力与国内顶尖专家无缝协作的卓越能力,更标志着医院在治疗儿童多样型血管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随着DSA介入技术的成熟应用与专科诊疗体系的日益完善,相信越来越多的血管瘤患儿将在这里摆脱病痛桎梏,重获健康童年。
编辑:王凤娜
初审:陶永欣
复审:王启明
终审:齐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