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过山车,宝宝“春捂”家长做对了吗?
长春市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李洪霞:最近,有家长拨打吉林省儿童健康咨询热线,咨询“天气回暖,是不是可以给孩子适当增减衣物了”。虽然已经进入3月,但长春的气温并不稳定,忽高忽低。老话有“春捂”一说,但春捂也是有讲究的,一定要根据温度变化及时增减衣物,掌握正确方法才能让孩子少生病。
正确认识“春捂”
“春捂”可以防寒保暖,但不能没有辨别一味地捂,孩子捂得太多,反而容易生病。也不能太早穿薄衣服,不要裸露脖子、腰、脚踝等部位,容易着凉感冒,身体落下毛病。
昼夜温差大于8℃,需要“捂”
当昼夜温差大于8℃时需要“捂”,及时为孩子添加衣服,以免受寒。不能减衣太快,待气温持续回升后,也要再多捂7天左右,体弱的孩子应持续14天为妥,让孩子的身体逐渐得到调节,以适应气候的变化。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三暖”“两凉”,宝宝少生病
三暖:一是背暖。背部保持适度温暖利于孩子体内阳气生发,可预防疾病,减少受凉感冒的几率。二是肚暖。既能维护孩子胃肠道的功能,促进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又能防止肚子因受凉而引起的腹痛、腹泻等症状。三是脚暖。双脚受寒后,会通过神经反射,引起上呼吸道黏膜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抗病能力下降,易患感染性疾病。因此,孩子的小脚要保证暖和。
两凉 :一是头凉。如果头部捂的过热,容易引起头晕头昏、烦躁不安,头凉才能使孩子神清气爽。二是心胸凉。给孩子上身穿的衣服不要过于厚重臃肿,以免胸部受压,影响正常的呼吸与心脏功能。
日常生活中家长一定要关注天气状况,及时帮孩子加减衣服。建议孩子“洋葱式穿法”,给宝宝多穿几层衣物,外层尽量选择宽松、防风的外套;内层可选择透气且排汗功能良好的纯棉衣物。宝宝的基础代谢率比大人高,所以,他们可以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