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宝有一种痛叫“肠套叠”,不可忽视
有小宝宝的家长一定要留意,如果宝宝哭闹、拒食、吐奶、便血,一定要考虑肠套叠,及时带宝宝就医,避免引起肠梗阻。
4~10个月宝宝更易患病
长春市儿童医院普外、新生儿外科主任崔钊介绍,肠套叠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通俗地讲,就是一段肠子如袖子被挽起一样套入与其相邻的肠腔内,导致“袖管”狭小,形成肠梗阻。肠套叠“钟情”于小孩子,多发于2岁以下,尤其是4~10个月较胖的婴儿。2岁以上的孩子随年龄增长发病逐渐减少。
肠套叠的主要症状
肠套叠主要有三大症状:腹痛、呕吐和血便。
腹痛可引发孩子阵发性哭闹,疼痛剧烈时,孩子呈现蜷缩双腿或手抓腹部、脸色发白、额头冒冷汗等症状。呕吐多发生在病情严重时,最初呕吐物可为奶块或刚进食不久的食物;后期呕吐物为黄绿色液体或粪便样液体,这是出现肠梗阻的表现。血便在肠套叠发生6~12小时后出现,因肠管黏膜损伤后渗出的液体与肠粘液混合,排出时为颜色暗红、有腥不臭的果样血便。另外,在孩子腹部可摸到包块,有的孩子还会出现便秘。
有这些情况抓紧去医院
崔钊提醒,当孩子出现以下3种表现,不要在家观察,及时到医院就诊。健康宝宝突然大哭、拒绝进食,哄不好,这样哭闹出现3~4轮;宝宝反复哭闹,出现吐奶和便血;症状持续12小时不缓解,宝宝昏昏欲睡、脸色苍白,摸腹部有肿块,这时已经非常危险了。长春市儿童医院会根据孩子肠套叠的具体病情,采取手术复位、B超监测下水灌肠肠套叠复位术等进行治疗。
预防小儿肠套叠的方法
1.鉴于肠套叠多发生在宝宝添加辅食和断奶阶段,崔钊建议添加辅食时要格外注意:添加辅食需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每添加一种食物要有5~7天适应期,不可同时添加多种新食物;添加辅食要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
2.预防肠套叠的关键是防止腹泻,平时注意适时增减衣物,科学喂养,有肠套叠先兆时,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