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先心病”?这3次机会要抓牢
每年的9月29日为世界心脏日,旨在提醒人们对心脏疾病的重视。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造成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一杀手,发病率一般为6‰~8‰,有的地区高达20‰。“先心病”该如何预防?长春市儿童医院心脏病诊疗中心主任孙跃东给出如下建议,请家长牢记。
“先心病”的诸多影响
“先心病”会影响孩子的发育,导致生长缓慢。“先心病”发病不容易被发现,对患儿来说,最明显的表现是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吃奶时没有力气,多汗、心衰、反复感冒。因为“先心病”影响的是孩子的心和肺两个脏器,肺血的减少常合并紫绀,孩子的嘴唇泛着紫色,而肺血增多会导致感冒伴随。如果治疗不及时,合并肺炎就可能危及生命。
“先心病”的三级预防
如今“先心病”已经不再是绝症的代名词,九成患者手术后心功能可恢复正常。因为,有“先心病”的三级预防作保障,它分别针对的是病因的预防、疾病的筛查和疾病的治疗。
一级预防
时间:孕前3~6个月
人体胚胎的发育和心脏的发育是同步进行的。心脏来自胚胎的中胚层,在心脏的形成过程中,如果该关闭的管道关闭不严,该宽敞的血管长得狭窄,或两个心腔之间有了通道,都会形成“先心病”。“先心病”一级预防就是要杜绝胚胎形成发育过程中导致心脏畸形的各种因素。
环境外因:包括母亲感冒或用药、接触射线、吸烟、过度饮酒、风疹等病毒感染、家装污染……如果这些发生在孕早期,准妈妈还没有妊娠反应或刚有感觉时,可能胎儿心脏的畸形就已经注定了,而且越严重的畸形形成得越早。
特别提醒:远离上述外界不良因素,准爸爸要在爱人怀孕6个月前就开始行动,准妈妈至少提前3个月开始防范。
内因:如家族基因缺陷,带有“先心病”易感基因,都是致畸因素。
二级预防
时间:怀孕5个月
此阶段,准妈妈一定要记得做胎儿心脏超声。“先心病”虽然不是遗传疾病,但有家族聚集的倾向,所以二级预防尤为重要。虽然胎儿在1~2个月时就可能形成“先心病”,但那时医生还无法发现,直到胎儿长到5个月左右时,专业医生利用超声技术观察胎儿心脏的结构和血流,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心脏的结构正常与否,发现胎儿心脏的大部分畸形,准确率高达98%-99%。对于轻症“先心病”,治愈率高,手术风险低,可以待孩子出生后进行手术。对于过于复杂的“先心病”,如果现有医学条件难以治疗或治疗远期效果不好,可以请夫妻双方考虑优生优育,终止妊娠。当然,目前绝大多数患儿都是可以治愈的。
胎儿“先心病”的严重程度以及出生后可能出现的各种症状,需要咨询专业的心外科医生,特别是从事儿童“先心病”的心外科医生,医生会结合孕妇具体情况给出治疗方案。
三级预防
时间:产后第一时间
在二级预防的基础上,患儿一旦降生,就需要给予及时准确的诊断,根据孩子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
目前“先心病”的三级预防,无论是内科治疗还是外科治疗,诊断率都比较明确,手术效果也比较好,绝大多数孩子治疗远期效果也很好,可治性强、治愈率高,70%~80%的患儿术后心脏和正常人差不多,未来的生活、婚姻、生育及工作都不会受到很大影响。
特别强调:手术时间需要专业选择,如果不是特别严重的“先心病”,比如:心脏只有一个简单的缺损,一般可等到出生6个月或1岁甚至2岁再做手术,尤其是缺损特别小的患儿还有自愈的可能;但有些患儿的治疗,包括喂养在内的全方位治疗,则越早越好。因为“先心病”牵扯孩子的心肺两个系统,例如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这种情况超过两周就失去手术最佳机会,得做两次手术才能根治。
“先心病”病种繁多,分类复杂,专业性强,孙跃东建议家长按照“先心病”的三级预防去做,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让患儿利益最大化,孩子健康,家庭才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