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厘之争”,看北京专家杨扬在耳朵里施展魔法!
听骨链断、裂鼓膜穿孔,两位长春的小朋友被不同的耳部疾病困扰着。2月21日,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喉头颈科副主任杨扬如约来到长春市儿童医院,他像在“沙粒上雕花”一样,分毫不差地成功完成手术。
术前查房,寻找健康轨迹
21日中午,杨扬副主任和北京儿童医院常驻专家、长春市儿童医院副院长杨小健,耳鼻喉科主任李莉萍来到疗区,在看过检查报告和CT影像,仔细询问孩子们的情况后,交流治疗观点。在家长期盼的目光中,专家详细分析孩子的病情和下一步治疗方向,让他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等待一年,终于重建听力
5岁的小宇(化名)和杨扬副主任是“老相识”了。一年前,在幼儿园的一次常规听力筛查中,小宇被检查出右耳听力异常。经长春市儿童医院耳鼻喉科检查,确诊为先天性胆脂瘤侵蚀了听小骨,导致听骨链断裂。
先天性胆脂瘤不及时治疗,会继发感染,耳内流水、流脓。如果进一步发展,会侵蚀耳蜗,导致孩子彻底丧失听力,还会压迫神经,造成面瘫。如果侵蚀到颅内,风险会更大。当时,小宇耳内的病灶范围特别广,无法同时完成病灶切除和听小骨重建,治疗只能分两期进行。一年前,杨扬副主任为他做了病灶清理。一年后,重建听小骨手术如期开展。小宇右耳恢复听力的关键是重建听小骨。但由于孩子的耳内空间狭小,手术过程中既要保护正常的结构和神经,还要丝毫不差地完成植入钛听骨,差零点几毫米都会影响听力效果,所以对精细度要求非常高。无影灯下,杨扬副主任在鼓膜和前庭窗之间找到植入位置,测量听小骨的体积。杨小健副院长根据数值,将一块钛听骨调整成2×3毫米大小。
在耳内镜的协助下,手术团队精准地找准位置和角度,将钛听骨稳定地植入耳内,与残余骨链完美衔接,这场如“沙粒上雕花”的手术宣告成功。
鼓膜穿孔三年,成功修复
10岁的成伟(化名)情况有些特殊。三年前的一天,他用棉签掏耳朵时,不小心将鼓膜戳了个洞。心急如焚的家长立刻带他来到长春市儿童医院耳鼻喉科。幸运的是,经医生检查发现,这次意外并没有影响孩子的听力。
据介绍,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血供丰富,而且鼓膜有自愈的可能,加上成伟年龄偏小。因此,医生决定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在防止感染的同时,观察成伟鼓膜自我愈合情况。三年过去了,成伟的鼓膜自愈情况并不理想,只能通过手术修复。杨扬副主任仔细查看了成伟的病历和检查报告后,为其实施了内镜下鼓膜修复术。
手术室内,专家们娴熟地操控着手术器械,密切配合,整个过程有条不紊。随着最后一针缝合完毕,手术圆满成功。
▲ 杨小健副院长取耳骨精心雕琢成适合的修补材料
精细、微创、个体化治疗
两台成功的手术,不仅展现了杨扬副主任高超的医术,也体现了长春市儿童医院在医疗合作方面的积极探索。杨小健副院长表示,和北京儿童医院签约合作以来,长春市儿童医院耳鼻喉科的学科建设日趋完备,器械设备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北京专家的支持下,能够实现精细、微创、个体化治疗。杨小健副院长提醒广大家长朋友,耳部疾病具有隐匿性,一定要随时关注孩子听力变化,尽量预防意外伤害。一旦孩子说耳朵不舒服,要及时就医,尽量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让孩子健康无忧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