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降生,可脸上这种红“胎记”真让人捉急
馨馨(化名)是一名女宝,出生十几天后,在其前额、右侧面部、眼周位置逐渐出现红色“胎记”。起初父母没在意,但“胎记”越来越大,越来越厚。馨馨一满月,家人就带她从白城赶到长春市儿童医院就诊。经检查,是血管瘤。女儿刚满月,怎么会得瘤?还在脸上。”家人一脸疑惑。胸外和血管瘤科主任陶永欣耐心解释,血管瘤是先天性脉管发育畸形,它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通过正规治疗,效果非常好。
随病情2次调整治疗措施
接诊后,医生迅速为馨馨制定治疗措施。首先口服药物,每个月复查彩超。在服药治疗5个多月后,馨馨情况已经转好。医生调整治疗方法,配合外用药水,内服外用双管齐下。2个多月后,深部病灶基本清除,血管瘤表面颜色变淡。针对眉弓上方、前额位置留有的红血丝,采用激光治疗。治疗一次后,红血丝减少一半,效果非常理想。再继续巩固治疗即可。
全身可发危害大
陶永欣主任介绍,血管瘤又称婴幼儿血管瘤,病因目前还不明确。全身可发,可影响正常组织器官功能、危害身体健康,也影响美观、甚至是孩子心理健康。血管瘤不疼不痒,没症状。但如果瘤体大,长在腋窝、关节、褶皱位置,容易破溃。
早治疗不易留疤
血管瘤有自行消退的几率,但也有自行消退不了的可能。所以,不能放任不管。早治疗,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最小,不易留下疤痕。
半数患儿没正规诊疗
陶永欣主任介绍,血管瘤发病率在4-10%,每年吉林省约有6000-7000例血管瘤患儿,但半数以上没有得到专业诊疗。“辩证”施治有儿医特色
长春市儿童医院胸外和血管瘤科采用系统治疗方法,根据血管瘤部位、厚度、大小,辩证治疗,如服药、外敷药物、打针、脉冲染料激光、介入手术等治疗手段,实现血管瘤个性化、综合治疗,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大程度避免留下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