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医生, 打完针了你怎么还不走?
当患儿因麻醉药物"睡着"时,生命的形式不是喜怒哀乐,而是监护仪上的心电图、血压、血氧等数据,这些生命的数据,麻醉师时刻都在关注,他们用精准的药剂量、精细化的管理,确保患儿手术安全,守护着生命之灯,在承载压力的同时,也带来希望……今天,我们用这支“绿衣天使”团队的手术经历,带你走进专业儿医麻醉师的世界。一个误吞纽扣电池患儿的手术麻醉,患儿2岁,误吞纽扣电池,需要立即手术。麻醉师、手术医生迅速就位,一台手术开始了……
这些风险,每个都很凶险
术前检查后,麻醉科主任王丽波发现,患儿的手术麻醉条件不利:一是患儿来院前1个小时吃了肉包子,还处于饱胃状态;二是患儿感冒了,这意味着麻醉诱导时可能出现胃内容物返流、误吸;气道的高反应性可能引起呛咳、气道痉挛。每一项出现,都将面临紧急抢救。但手术不能不做,还必须尽快做。王丽波主任与手术医生预判各种术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严密置备预案,一切准备就绪:麻醉、气管插管,半个小时候后,纽扣电池顺利取出,将胃内流食吸出。大家深深呼了一口气,但王丽波主任却丝毫不敢放松。
术后,重头戏才开始
患儿即将苏醒时胃内容物返流、气道痉挛的风险还在。这些情况术前已经考虑到,所以手术全程使用短效麻醉药物,针对气道痉挛给与了预防性用药,以保证手术结束后快速平稳苏醒,防止胃内容物返流造成误吸;采用全麻下快速诱导插管,深度麻醉下拔管,归还患儿自主呼吸。幸运的是,术后几分钟患儿就平稳苏醒了,而且苏醒得比较透彻,没出现意外。这一刻,大家才放下心来。作为一个麻醉师,经历了大大小小太多台手术,王丽波主任有太多感慨。
手术不分大小,同样重视
由于孩子各个器官发育不完善,身体代偿功能不及成人,更容易出现麻醉意外。所以,哪怕是最简单的一台手术,也不可有丝毫忽视。术前:麻醉医生要细致了解患儿的各项信息,包括是否有先天性基础疾病,仔细评估,量身定制麻醉方案;术中:麻醉医生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关注手术进度、观察患儿的各项生命指标,随时调整麻醉药物剂量,处理术中风险;术后:确保患儿安全苏醒。
个体化合理用药 实现精准麻醉
手术中患儿的最好状态是一直在“睡”,手术结束了,患儿恰好醒来。麻醉师最好的状态就是“没有存在感”,这说明为术者提供了良好的手术条件,同时患儿舒适又安全。而安全、精准的麻醉技术难度高,需要根据手术要求、患儿年龄、身高、体重选择麻醉方法和药物种类、剂量,实现个体化合理用药。如果把一台儿童手术比作一次飞行,麻醉医生就是保证孩子安全飞行的人。